健康指导
【康复科普】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自我运动康复

本体觉包括运动觉、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者表现为本体感觉功能异常,以位置觉的异常最常见。
2.神经肌肉因素
在踝关节突然出现角度变化时,本体反射的延迟是踝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踝关节腓骨肌反应时间延长。且患侧踝关节内翻肌力、外翻肌力和跖屈背屈肌力均有下降。
3.下肢生物力学变化
踝关节对位对线的异常使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合并骨性结构的改变。同时,踝关节稳定结构的薄弱、拉长、断裂都会导致踝关节周围组织力学环境的变化。站立位时,韧带无法提供有效限制性,因此无法控制异常骨性结构造成的反常活动,造成踝关节不稳定。
4.周围软组织变化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滑膜炎和滑膜增生常致踝关节前方或前外侧的撞击,最终可能出现软骨病变。外侧韧带复合体变薄弱,其张力发生改变使踝关节活动度增加。且发生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时,存在合并损伤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距骨穹隆的损伤。
1.距离初次外侧踝关节扭伤超过12个月;
2.表现为踝关节屈曲位反复的关节松弛、脚踝反复扭伤的倾向,经常发作或感觉到脚踝不稳;
3.持续的症状,如疼痛、肿胀、运动受限、虚弱;
4.自我报告功能减弱。

运动康复措施
动作一:脚趾抓毛巾训练
将毛巾平放于地面,脚趾弯曲用力,将平铺的毛巾抓成一团,以足底肌肉酸胀为度,动作持续15~30秒,每组10次。
动作二:站立提踵训练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提踵做踮脚尖动作,保持身体直立不要晃动,维持15~30秒,每组10次。
动作三:背屈抗阻训练
长坐位,将弹力带中段环绕前脚掌,另一端固定在桌腿上,然后做踝关节背屈动作。每组10次。
动作四:跖屈抗阻训练
长坐位,将弹力带中段环绕前脚掌,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然后做踝关节跖屈动作。每组10次。
动作五:内翻抗阻训练
长坐位,将弹力带中段环绕前脚掌,向外侧施加阻力,然后做踝关节内翻动作,每组10次。
动作六:外翻抗阻训练
长坐位,将弹力带中段环绕前脚掌,向内侧施加阻力,然后做踝关节外翻动作,每组10次。
动作七:平衡板训练
在平衡板上单脚站立,保持躯干稳定,踝关节控制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移动,然后回到中立位。每组前后左右各10次。